公衛體檢系統實現數據實時匯總和合并主要通過以下幾個關鍵步驟和技術手段:
1、數據采集
設備連接與接口規范:公衛健康一體機等各種體檢設備通過標準化接口(如 USB、串口、藍牙等)與公衛體檢系統連接。每個設備都遵循特定的通信協議和數據格式,確保能將體檢數據準確無誤地傳輸到系統中。例如,血壓計通過串口將測量的血壓數據按照規定的格式發送給系統。
數據錄入:除了設備自動采集的數據外,對于一些無法直接由設備獲取的信息,如體檢者的基本信息(姓名、年齡、性別等)、生活習慣(吸煙史、飲酒史等),由工作人員通過系統的錄入界面手動輸入。系統會對錄入的數據進行實時校驗,確保數據的完整性和準確性,如檢查年齡是否為數字、性別是否在規定選項內等。
2、數據傳輸
網絡通信:采集到的數據通過網絡(如局域網、互聯網)傳輸到中央服務器或云端存儲。對于局域網環境,數據通過有線網絡快速傳輸;對于一些偏遠地區或移動體檢場景,也可通過 4G/5G 等無線網絡進行傳輸。傳輸過程中采用加密技術,防止數據泄露和被篡改,保障數據的安全性。
消息隊列與異步處理:為了避免數據傳輸過程中的堵塞,系統通常會采用消息隊列技術。體檢設備采集到的數據先放入消息隊列中,然后系統按照一定的優先級和順序從隊列中取出數據進行處理,實現數據的異步傳輸和處理,提高系統的整體性能和穩定性。
3、數據匯總與合并
數據庫設計:公衛體檢系統采用關系型數據庫(如 MySQL、Oracle 等)或分布式數據庫(如 Hadoop HDFS、Cassandra 等)來存儲數據。數據庫表結構設計合理,包含體檢者基本信息表、體檢項目表、體檢結果表等,通過唯一的標識字段(如體檢者 ID)將不同表中的數據關聯起來。
實時匯總算法:系統使用實時匯總算法對傳輸過來的數據進行處理。例如,當一條新的體檢數據到達時,系統會根據體檢者 ID 在數據庫中查找對應的記錄,如果是新的體檢者,則創建新的記錄;如果是已有體檢者,則將新的體檢數據與已有的數據進行合并。對于數值型數據(如血壓、血糖等),可以根據設定的規則進行平均值計算、最大值最小值記錄等操作;對于非數值型數據(如體檢結論),則進行更新或追加記錄。
數據倉庫與 ETL:為了便于數據分析和挖掘,系統會將匯總后的數據進一步抽取、轉換和加載(ETL)到數據倉庫中。數據倉庫采用面向主題的方式組織數據,例如按照疾病類型、年齡段、地區等主題進行分類存儲。通過 ETL 過程,對數據進行清洗、轉換和集成,確保數據的一致性和準確性,為后續的數據分析和報表生成提供高質量的數據支持。
4、數據監控與反饋
數據監控:系統設置了數據監控模塊,實時監測數據的采集、傳輸、匯總和合并過程。通過監控指標(如數據傳輸成功率、數據處理延遲、數據錯誤率等)及時發現數據處理過程中的問題,如設備連接故障、網絡中斷、數據異常等,并及時發出警報通知相關人員進行處理。
反饋機制:對于在數據處理過程中發現的問題或異常數據,系統會通過反饋機制將信息傳達給數據采集端或相關工作人員。例如,如果發現某臺公衛健康一體機上傳的數據格式錯誤,系統會提示工作人員檢查設備設置或重新采集數據,確保數據的質量和準確性。同時,根據反饋信息,系統可以不斷優化數據匯總和合并的算法及流程,提高系統的性能和穩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