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衛體檢系統的數據匯總流程主要包括數據采集、傳輸、整理、分析和存儲等步驟,以下是具體介紹:
1、數據采集:通過多種方式收集體檢數據。居民刷身份證在體檢一體機等設備上進行登記,利用身份證讀卡器識別人員信息,同時可對人員信息進行添加、刪除、修改等操作,并打印出專屬條形碼。體檢過程中,各種體檢設備(如身高體重測量儀、血壓計、心電圖機、B 超機、血生化檢測儀等)通過有線、藍牙、wifi 等傳輸方式,將采集到的各項體檢數據自動上傳至系統。對于一些無法直接由設備獲取的信息,如癥狀、生活方式、臟器功能、現存主要健康問題等問詢數據,則由工作人員通過系統的錄入界面手動輸入。
2、數據傳輸:采集到的數據借助網絡進行傳輸。在局域網環境下,數據通過有線網絡快速、穩定地傳輸;在一些偏遠地區或移動體檢場景中,可通過 4G/5G 等無線網絡進行傳輸。為保障數據傳輸的安全性和完整性,傳輸過程中采用加密技術,防止數據泄露和被篡改。同時,系統可能會采用消息隊列技術,避免數據傳輸堵塞,實現數據的異步傳輸和處理,提高系統整體性能。
3、數據整理:數據到達系統后,首先進行數據清洗,去除重復、錯誤或不完整的數據,確保數據質量。然后依據體檢者的唯一標識(如身份證號或體檢者 ID),將來自不同設備和環節的體檢數據進行整合關聯,把分散的各項體檢指標數據匯總到對應的體檢者記錄中。例如,將身高、體重、血壓、心電圖等不同項目的數據合并到同一體檢者的檔案里。
4、數據分析與匯總:系統運用預設的算法和模型,對整理后的數據進行分析。如計算各項體檢指標的平均值、標準差等統計信息,對比不同體檢項目之間的關聯,判斷體檢結果是否異常等。對于數值型數據,按照設定規則進行統計計算;對于非數值型數據,進行分類匯總或文本分析。同時,根據數據分析結果,生成體檢報告,報告內容包括體檢者的基本信息、各項體檢指標結果、健康評估、疾病風險提示以及建議等。
5、數據存儲:匯總分析后的數據存儲到數據庫中,通常采用關系型數據庫或分布式數據庫。數據庫表結構設計合理,包含體檢者基本信息表、體檢項目表、體檢結果表等,通過唯一的標識字段將不同表中的數據關聯起來,以便后續查詢、統計和管理。此外,為便于長期保存和數據挖掘,數據可能會進一步抽取、轉換和加載到數據倉庫中,按照不同主題進行分類存儲。
6、數據反饋與應用:數據匯總后,一方面將體檢報告反饋給體檢者,讓其了解自身健康狀況;另一方面,為公共衛生管理提供數據支持,用于疾病監測、健康狀況評估、制定衛生政策等。同時,系統還會將數據處理過程中的問題或異常信息反饋給相關工作人員,以便及時調整和優化數據采集與處理流程。